上??偛浚?/strong>
地 址: 上海楊浦區平涼路1399號郡江國際大廈
電 話:021-61806119
聯 系 人: 陳先生
聯系電話: 135-8568-1268
南京分部:
地址:南京市棲霞區亭子橋106號樓
聯系人: 陳經理
聯系電話:133-7001-0708
德昂族水鼓舞
水鼓舞是一種在德昂族與苗族中流傳的,以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結合的群眾舞蹈,但德昂族與苗族的跳法有些不同。
目錄
種類
大稿午水鼓舞
相關鏈接:
展開
種類
德昂族
德昂族是中國云南省的特有民族,也是一個跨國而居的民族。在中國境內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的鎮康縣。瑞麗、梁河、隴川、保山、永德、耿馬、瀾滄等縣也有少量分布。
德昂族是古代接受漢文化較多和較早的民族之一。元明清以來,與傣族人民交往密切,特別共同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受傣族文化影響較深。
水鼓舞是德昂族的舞蹈,舞蹈時,將鼓挎在脖子上,鼓在身前,邊敲邊跳,大硭、大鈸伴奏。鼓聲深沉、莊重??梢詥为毺奈?,也可大家跟隨水鼓節奏起舞。
苗族水鼓舞
苗族水鼓舞
水鼓舞是貴州省劍河縣革東鎮大稿午村獨有的水鼓舞節時,當地苗族群眾在水中所跳的一種傳統舞蹈,苗語稱“zuk niel eb”,zuk niel意為踩鼓。eb意為水。
大稿午水鼓舞
歷史
根據口碑資料并結合文獻研究,水鼓舞節至少有五六百年以上的歷史。據說一年久旱不雨,某夜村中告翌仲老祖公在今天起鼓的地方挖井,不幸被倒塌的泥土掩埋,他托夢給子女說:“這個地方很好,就讓我在此長眠?!弊优畟儽銕舷慵埱叭ァ皦灐鄙霞赖?,隨后便普降甘露,日后相沿成俗。還有一個傳說是:某年大旱,河水斷流,唯寨腳今天起鼓的地方有一水潭不干,小孩們便到那里拊水嬉戲,但見潭中兩龍相斗,頓降大雨,方解燃眉之急,此后即變成節日。
水鼓舞節
水鼓舞節分兩部分舉行。每年陰歷六月第一個卯日之后的第一個丑日舉行“起鼓”儀式,即如開幕式。人們抬著酒、肉、鴨、香紙等結隊到河邊,祭祀完畢后,男人們身著女人衣裙,倒披蓑衣、腳踩草靴或赤足在河中一邊踩鼓,一邊喝酒吃肉,一邊拊水擲泥嬉戲。女子們在河岸高唱飛歌助興。第二個丑日,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寨邊壩子里踩鼓,相鄰數十個村寨的群眾都來參加?;顒映掷m三天,其間姑媽還須挑著鴨子和酒等禮品回舅家來祝賀。 水鼓舞和水鼓舞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苗族水文化與鼓文化的反映。據苗族創世史詩《苗族史詩》記述和專家考證,在苗族傳統哲學中,水是世界的本源。苗族先民原居地在臨近江河湖海的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存在深厚的水崇拜。大稿午苗族之所以在水中踩鼓,是苗族水文化傳統與人類在自然生存中離不開水的體現。 鼓是苗族的“重器”,被認為是祖先靈魂的安居之地,《苗族史詩·尋找木鼓》中說:祭了鼓大家才更富有繁昌。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大稿午的鼓文化與鄰近的其他苗寨不盡相同——這里行的是沒有什么禁忌的“白鼓藏”,而他寨多行“黑鼓藏”,有非鼓社祭之年不允許隨便敲鼓、踩鼓等清規戒律。同時,在許多苗族社區傳統觀念中,還有春播至秋收之間,不吹蘆笙,不敲木鼓的禁忌,大稿午在其他社區禁笙鼓期間踩鼓,反映了她獨特的鼓文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將鼓與水結合在一起,成為全國苗族中絕無僅有的,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多見的水鼓舞文化。 苗族稻作文化的反映。稻、棉、楓是苗族的植物“三寶”,而稻居其首,當地苗族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稻作文化。從漢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苗族先民稻作文化源遠流長,清朝愛必達《黔南識略》卷十三記載:今臺江、劍河一帶“苗人惟食糯米”。大稿午地處革東千畝大壩的中心區,歷來以水稻為生,舉行水鼓舞的農歷六月,是水稻打包灌漿的關鍵時節,如果缺水,將直接影響收成,關系到村民們的糧食安全,因此,這里的苗族群眾便選擇在這一關鍵時期,舉行水鼓舞節,以祈上天普降喜雨,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水鼓舞兩個來源的傳說,均以祈雨為主題,反映了苗族農耕文化的源遠流長。 苗族原始崇拜的反映?!睹缱迨吩姟氛J為,雷公在天上掌管“雨事”,所以水鼓舞祭祀時,主祭要高呼:“下雨來,雷公!”傳說龍蟄伏時水波不興,一旦翻身則大雨滂沱,在水中擊鼓跳舞,驚動它就會下雨。據說,每次舉行水鼓舞活動后,馬上就會雷聲大作,普降喜雨,這是苗族雷、龍(自然)崇拜的體現。日常生活中,苗族既崇拜共同的祖先,也崇拜本支系、本宗族以至家庭的祖宗,在水鼓舞來源的第一個傳說中,專門敘述了對告翌仲老祖公祭祀后,上天普降甘露的細節。從中管窺到祖先崇拜的“信息”。 苗族社區團結教育的體現。每次大稿午水鼓舞活動期間,村行政組織或有名望的老人都要號召,各家各戶都會積極主動貢獻出香紙、酒、肉等公共的祭品在河邊共同祭祀,而且家家戶戶都要派人參與,這種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村內的團結,增強了凝聚力。節日期間,周邊群眾也會云集參加踩鼓等活動,親友還要送帶上禮品前來祝賀,親如一家;舊時還有賽馬、對歌、斗牛等活動,如今則有籃球賽等,有時少則萬人,多則兩三萬人,有效地促進了各村寨之間的團結。 苗族傳統歷法文化的反映。苗族人民歷史上創造了一套獨特的歷法系統。根據《苗族史詩·鑄日造月》研究發現,苗族曾實行十二辰紀日。水鼓舞節以每年農歷六月第一個卯日之后的第一個丑日舉行起鼓儀式,第二個丑日舉行盛大的踩鼓活動,這充分反映了苗族傳統歷法的現實作用。以至于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水鼓舞節被列入了“歲時節令類”。
舞蹈
2009年10月31日,在第五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群文組決賽中,劍河苗族《水鼓舞》獲得金獎?!端奈琛分阅軌颢@得如此高的獎項,除了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外,她深邃的文化內涵也是奪冠的重要原因。